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979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包括支持体、压电装置和载药装置;支持体是用于粘贴于人体皮肤上;压电装置是设置于支持体上,且用于产生电压;载药装置是用于容纳药物,并具有与压电装置为电连接且用于对人体穴位产生刺激作用的电刺激件。本实用新型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通过设置压电装置与电刺激件相配合,对人体穴位产生压迫性刺激,使穴位区富集神经末梢兴奋,促进药物渗透,产生激经效应,提高穴位贴敷的疗效。
【专利说明】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贴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
【背景技术】
[0002]“穴位贴敷”是中医独特的经皮释药技术,药物通过腧穴经络传递,产生整体治疗效果,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各科,相关研究表明;穴位区域,角质层较薄,皮肤电阻较低,导电性强,富集神经末梢,与脏腑密切相关等。理论上有别于非穴位经皮给药,但是在贴敷形式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仅仅是贴敷面积和贴敷部位的变化,目前国内尚没有专用的穴位贴片,尤其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穴位贴片,没有出现。穴位贴敷的疗效,与非穴位经皮给药相同,受皮肤渗透的个体差异性,药物吸收的不稳定性,重复性差等问题影响,常不能充分的发挥其治疗作用。人体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对经表皮渗透药物的贮留阻碍作用等,在穴位区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穴位贴敷的给药量较小,治疗作用缓慢。因此,提供一种可以施加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促进药物渗透,产生激经效应,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解决临床上穴位贴敷所存在的难题,具有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目的是提高穴位贴敷的疗效。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包括:
[0005]支持体;
[0006]压电装置,其设置于支持体上,且用于产生电压;以及
[0007]载药装置,其用于容纳药物,具有与压电装置为电连接且用于对人体穴位产生刺激作用的电刺激件。
[0008]所述载药装置包括载药盘,所述电刺激件设置于载药盘上。
[0009]所述电刺激件包括与所述载药盘连接的粒针柱和设置于粒针柱上且与所述压电装置为电连接的粒针头。
[0010]所述电刺激件设置多个。
[0011]所述压电装置包括压电膜片,压电膜片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刺激件连接。
[0012]所述压电膜片为陶瓷或高分子材料薄片。
[0013]所述压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持体连接且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导电片和设置于导电片与压电膜片之间的绝缘层,导电片位于支持体与绝缘层之间。
[0014]所述导电片为铝箔片或铜箔片。
[0015]所述支持体的面积大于所述导电片的面积,所述导电片的面积大于所述压电膜片的面积。
[0016]本实用新型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通过设置压电装置与电刺激件相配合,对人体穴位产生压迫性刺激,使穴位区富集神经末梢兴奋,促进药物渗透,产生激经效应,提高穴位贴敷的疗效。
【附图说明】
[0017]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贴片的展开图;
[0020]图中标记为:1、粒针头;2、粒针柱;3、粒针盘部;4、阻挡部;5、延伸部;6、导电片;7、支持体;8、离型纸;9、压电膜片;10、绝缘层;11、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包括支持体
7、压电装置和载药装置;支持体7是用于粘贴于人体皮肤上;压电装置是设置于支持体7上,且用于产生电压;载药装置是用于容纳药物,并具有与压电装置为电连接且用于对人体穴位产生刺激作用的电刺激件。
[0023]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支持体7的一侧表面上具有压敏胶,形成用于将贴片粘贴于人体皮肤上的粘贴区,且使压电装置和载药装置与人体皮肤接触。支持体7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如矩形或椭圆形等,且支持体7的面积要大于压电装置和载药装置的面积,将压电装置和载药装置完全覆盖。而且支持体7的材质可以为无纺布,无纺布透气性好。支持体7的侧面上并附有离型纸8,使用时揭去离型纸8。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压电装置主要包括压电膜片9和导电片6,压电膜片9通过导线11与电刺激件连接,通过用手指点按或叩击压电膜片9,压电膜片9可产生瞬时电压。导电片6固定于支持体7的设置有压敏胶的侧面上,导电片6并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导电片6与压电膜片9之间设有绝缘层10,导电片6位于支持体7与绝缘层10之间。压电膜片9提供电压,电刺激件与导电片6分别为+、一不同的电极,接触人体皮肤后,则形成联结电路。
[0025]作为优选的,压电膜片9为陶瓷或高分子材料薄片,导电片6为铝箔片或铜箔片。贝占片贴敷人体皮肤后,载药装置位于压敏胶贴与人体皮肤之间,载药装置可以利用无纺布压敏胶的剥离抵抗力,使电刺激件对穴位形成压迫性刺激,产生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电刺激件与导电片6与人体皮肤紧密接触后,使电路联结。以手指点压或叩击支持体7上对应导电膜片的位置处,可使压电膜片9产生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电致孔提高药物的通透速率,脉冲电场增强激经传递,以相关集合效应,解决现有穴位贴敷所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支持体7的面积大于导电片6的面积,导电片6的面积大于压电膜片9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压电膜片9和导电片6均为圆形薄片,压电膜片9和导电片6并为同轴设置,绝缘层10位于压电膜片9与导电片6之间,并实现压电膜片9与导电片6的绝缘性连接。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载药装置包括载药盘和电刺激件,电刺激件固定设置于载药盘上,压电膜片9位于载药盘与绝缘层10之间。作为优选的,载药盘是由粒针盘部3、阻挡部4和延伸部5构成,粒针盘部3为圆形结构,电刺激件垂直设置于粒针盘部3上。阻挡部4垂直设置于粒针盘部3的朝向人体皮肤一侧的侧面上,阻挡部4并为周向封闭的,与粒针盘部3相配合形状容纳药物的容置腔,电刺激件也位于容置腔中。阻挡部4为在粒针盘部3的侧面上设置的圆环形结构,且为呈波浪状起伏结构,阻挡部4并与粒针盘部3同轴。延伸部5为与粒针盘部3的外缘固定连接的圆环形结构,延伸部5位于阻挡部4的外侧,延伸部5并与粒针盘部3和阻挡部4同轴。载药盘与导电片6同轴设置,载药盘的外直径(即延伸部5的外直径)小于导电片6的直径,载药盘并通过焊接和粘贴方式与导电片6固定连接。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电刺激件包括与载药盘的粒针盘部3固定连接的粒针柱2和设置于粒针柱2上且与压电膜片9为电连接的粒针头I。粒针柱2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粒针柱2的轴线与粒针盘部3的轴线相平行,粒针柱2的一端与粒针盘部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粒针头I固定连接,粒针头I并凸出于粒针柱2外侧,确保能够与人体皮肤接触。粒针头I通过导线11与压电膜片9实现电连接,导线11并从粒针柱2内部穿过。
[0029]作为优选的,载药盘采用改性PE材料,并通过注塑工艺制成。电刺激件在载药盘的中心处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电刺激件共设置三个,三个电刺激剂以载药盘的轴线为中心线,在粒针盘部3上呈周向均匀分布。
[0030]上述结构的贴片贴敷人体皮肤后,电刺激件与导电片6通过人体皮肤形成电路联结,用手指点按或叩击,即可使压电膜片9产生瞬时电压150v?350v,脉冲宽度2ms,对人体穴位皮肤形成一过性电致孔作用和脉冲电场刺激。本实用新型的专用贴片,使穴位贴敷规范化和标准化,用针盘载药量化和固定药物,防止药液的渗漏。更重要的是,用现代技术提高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电刺激件在压敏胶剥离抵抗力的作用下,对穴位产生非穿透性压穴刺激,起到针药并用的效果。电致孔提高药物的通透速率,以及激发神经的兴奋性,已是成熟的技术。但需要特定的设备和器械,在临床上还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将其运用于穴位贴敷,可优势互补。尤其采用压电技术,使电致孔方式简便易行。叩击、指压贴片针盘表面,即可产生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使之形成暂时的、可逆的亲水性孔道,增强细胞及组织膜的通透性过程。同时瞬时高电压脉冲,类似电针,使穴位区富集神经末梢兴奋,产生激经效应,通过经穴与脏腑的关联性,进一步提高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
[0031]上述结构的贴片还具有如下优点:
[0032]1、用粒针盘穴位贴敷专用贴片,规范穴位贴敷;
[0033]2、无源性电致孔技术与穴位贴敷技术相结合,在穴位区产生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电致孔不仅可以促进小分子药物的经穴通透,而且可以促进大分子药物的经穴通透。因此,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制剂经皮释药,尤为适用;
[0034]3、穴位贴敷不只是一个药物传递途径不同的问题,是要通过腧穴经络的作用产生整体效应。经穴与脏腑的密切相关,是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的,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所谓激经效应,单纯药理作用是有限的。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施加于穴位区神经末梢,刺激经络腧穴做出较强反应,真正使药物作用放大,产生叠加治疗效果;
[0035]4、在手指点压、叩击针盘产生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圆锥柱状粒针对穴位的机械性刺激,针药并用,相互激发;
[0036]5、电致孔释药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广泛运用,与中医穴位贴敷结合使用,可优势互补;
[0037]6、本实用新型的电脉冲能量,由手指点压、叩击产生,对人体皮肤无损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患者乐意接受。制成贴片,会给中药穴位贴敷技术,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0038]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し段е?。
【主权项】
1.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持体; 压电装置,其设置于支持体上,且用于产生电压;以及 载药装置,其用于容纳药物,具有与压电装置为电连接且用于对人体穴位产生刺激作用的电刺激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装置包括载药盘,所述电刺激件设置于载药盘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件包括与所述载药盘连接的粒针柱和设置于粒针柱上且与所述压电装置为电连接的粒针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件设置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装置包括压电膜片,压电膜片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刺激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膜片为陶瓷或高分子材料薄片。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持体连接且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导电片和设置于导电片与压电膜片之间的绝缘层,导电片位于支持体与绝缘层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为铝箔片或铜箔片。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体的面积大于所述导电片的面积,所述导电片的面积大于所述压电膜片的面积。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5649734SQ201620241121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公开号201620241121.X, CN 201620241121, CN 205649734 U, CN 205649734U, CN-U-205649734, CN201620241121, CN201620241121.X, CN205649734 U, CN205649734U
【发明人】孙雁群, 范作盛
【申请人】孙雁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imtoken助记词怎么填-imtoken钱包没有收益-imtoken矿工费太贵了-im钱包官网:token.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