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香菇栽培与注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3686阅读:1254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香菇栽培与注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香菇注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香菇栽培与注水装置。



背景技术:

香菇菌棒在栽培过程中由于培养基内水分已被菌菇生长所大量吸收利用,每出一潮菇后即需给菌棒补充充足的水分以利后几潮的出菇。目前,香菇菌棒种植主要采用针式注水法,或用注射器械对于菌棒多处进行手工注水,或用注水机械注水。采用人工注射,操作繁杂、效率低下,而且人为因素对于菌棒的补水量以及水分均匀度的影响较大,不能实现规范化生产。现有香菇注水装置报道的不少,但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结构比较简单,注水机械均为固定状态,操作时均需人工将菌棒从栽培架上取下放置到注水机上,注水结束后再将菌棒人工放上栽培架,虽然较手工注射有所进步,终究操作时劳动强度仍然比较大,效率不太高,而且在作业中菌棒搬动时易造成菌棒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香菇栽培与注水装置,该装置围绕栽培架设计了注水装置,并且配套设计了标准的香菇栽培架,实现了自动化注水作业。

本发明的全自动香菇栽培与注水装置,包括注水机架、空压机、水箱、注水气缸、注水气缸支架、注水针、注水孔、注水针缩回气管路、注水针伸出气管路、气动阀、控制柜、加压泵、水管及支撑管、软管、注水针进水管、菌棒挡板、托架气缸、托架板、托架顶出气管路、托架回位气管路、驱动电机、行走轮、轨道、立柱、侧档、菌棒架、菌棒靠架,传感器。所述注水机架为矩形框架结构,底部设有行走轮,在轨道上行走,注水机架内一侧为栽培架,另一侧为注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靠近栽培架处的底部设有行走轮和轨道,注水装置与注水机架连接成一体。所述空压机、水箱设在注水装置的底部。所述注水气缸在注水装置中上下设有4-6层、每层水平设有8-20个、由注水机架和注水气缸支架支撑固定,注水气缸的前端设有注水针,注水气缸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注水针缩回气管路和注水针伸出气管路,注水针缩回气管路和注水针伸出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柜的气体控制部件,控制柜的气体控制部件经气动阀连接空压机。所述水箱经加压泵连接控制柜的水路控制部件,控制柜的水路控制部件经水管及支撑管、软管、注水针进水管连通注水针。所述注水针上设有若干注水孔。所述托架气缸设在与注水装置相对的另一侧注水机架上,机架上下设有与注水气缸相同的层、每层水平设有2-5个托架气缸,托架气缸前端连接200-600mm╳100-200mm的托架板,托架气缸的后侧经托架顶出气管路和托架回位气管路连接控制柜的气体控制部件。所述栽培架由若干个单元支架构成,每个单元支架包括立柱、侧档、菌棒架、菌棒靠架,立柱为方形或圆形的中空结构,侧档为矩形、连接栽培架宽度相邻的立柱,菌棒靠架为矩形、连接靠近托架气缸面的两个立柱,菌棒架为波浪形,每层设置有3-4根、两端由侧档支撑,菌棒架的菌棒架凹面为放置菌棒处。所述菌棒挡板设在注水针的前端,菌棒挡板上设有注水针通过的孔隙,在菌棒挡板的下部的一侧设有行进中止传感器,驱动电机和传感器连接控制柜的电气控制单元。

所述单元支架的立柱设有4-6层菌棒架,下层间距较上层间距大,所述侧档的长为350-500mm,所述的菌棒架和菌棒靠架的长为1000-1200mm。

所述的注水气缸在注水装置中上下设置的层数与立柱设置的层数相同,每层注水气缸的高度与每层菌棒的中心相等。

所述的菌棒靠架正对菌棒的后端,托架气缸的高度与菌棒靠架对齐。

所述的菌棒挡板与栽培架相距50-80mm。

工作方式及原理:首先连通水源将水箱注满水,接通电源,启动控制柜的自动注水系统,空压机启动,在控制柜的自动控制下,空压机的气压经气动阀与注水气缸的注水针伸出气管路连通,将注水气缸向菌棒推进,注水针缓慢插入菌棒;与此同时,在控制柜的自动控制下,空压机的气压经气动阀与托架顶出气管路连通,托架板在托架气缸的推动下顶住菌棒后面的菌棒靠架,确保给注水针插入菌棒的反作用力,使栽培架的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当注水针完全插入菌棒后,在控制柜的自动控制下,加压泵启动,经水管及支撑管、软管和注水针进水管将水箱的水泵入注水针,经注水孔将水挤到菌棒中。注水结束后,加压泵停止工作,空压机的气压经气动阀与注水气缸的注水针缩回气管路连通,注水气缸回位,在此期间,如果有菌棒随注水针移动,由菌棒挡板阻挡在原位,同时,空压机的气压经气动阀与托架回位气管路连通,托架板连同托架气缸回位。此时,驱动电机在控制柜的自动控制下,驱动行走轮在轨道上向前行走,设置在底部第二层菌棒下的传感器遇到下一个立柱时,向控制柜反馈,驱动电机停止工作,整体注水装置自动??吭谙乱桓鲈耘嗉艿ピ?,完成了一个单元栽培架的菌棒注水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传统的普通栽培架、固定的注水装置改变为标准化栽培架和动态的注水装置,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菌棒注水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注水的均匀一致性,防止了菌棒在搬动时易造成菌棒断裂的现象再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栽培架主视图。

图中:1、注水机架,2、空压机,3、水箱,4、注水气缸,5、注水气缸支架,6、注水针,7、注水孔,8、注水针伸出气管路,9、注水针缩回气管路,10、气动阀,11,控制柜,12、加压泵,13、水管及支撑管,14、软管,15、注水针进水管,16、菌棒挡板,17、托架气缸,18、托架板,19、托架顶出气管路,20、托架回位气管路,21、驱动电机,22、行走轮,23、轨道,24、立柱,25、侧档,26、菌棒架,27、菌棒靠架,28、菌棒,29、菌棒架凹面,30、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全自动香菇栽培与注水装置包括注水机架1、空压机2、水箱3、注水气缸4、注水气缸支架5、注水针6、注水孔7、注水针缩回气管路8、注水针伸出气管路9、气动阀10、控制柜11、加压泵12、水管及支撑管13、软管14、注水针进水管15、菌棒挡板16、托架气缸17、托架板18、托架顶出气管路19、托架回位气管路20、驱动电机21、行走轮22、轨道23、立柱24、侧档25、菌棒架26、菌棒靠架27、传感器30;所述注水机架1为矩形框架结构,底部设有行走轮22,对应行走轮22的地面上设有轨道23,行走轮22在轨道23上行走。注水机架1内一侧为栽培架,另一侧为注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靠近栽培架处的底部设有行走轮22和轨道23,注水装置与注水机架1连接成一体。所述空压机2、水箱3设在注水装置的底部。所述注水气缸4设置在注水装置中,上下设有4-6层,每层水平设有8-20个,由注水机架1和注水气缸支架5支撑固定,注水气缸4的前端设有注水针6,注水气缸4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注水针缩回气管路8和注水针伸出气管路9,注水针缩回气管路8和注水针伸出气管路9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柜11的气体控制部件,控制柜11的气体控制部件经气动阀10连接空压机2。所述水箱3经加压泵12连接控制柜11的水路控制部件,控制柜11的水路控制部件经水管及支撑管13、软管14、注水针进水管15连通注水针6。所述注水针6上设有若干注水孔7,所述托架气缸17设在与注水装置相对的另一侧注水机架1上,机架上下设有与注水气缸4相同的层、每层水平设有2-5个托架气缸17,托架气缸17前端连接200-600mm╳100-200mm的托架板18,托架气缸17的后侧经托架顶出气管路19和托架回位气管路20连接控制柜11的气体控制部件。所述菌棒挡板16设在注水针6的前端,菌棒挡板16上设有注水针6通过的孔隙,在菌棒挡板的下部的一侧设有行进中止传感器30,驱动电机21和传感器30连接控制柜11的电气控制单元。

如图1-3所示,所述栽培架由若干个单元支架构成,每个单元支架包括立柱24、侧档25、菌棒架26、菌棒靠架27,立柱24为方形或圆形的中空结构,侧档25为矩形、连接栽培架宽度相邻的立柱24,菌棒靠架27为矩形、连接靠近托架气缸17面的两个立柱24,菌棒架26为波浪形,每层设置有3-4根、两端由侧档25支撑,菌棒架26的菌棒架凹面29为放置菌棒28处。

所述单元支架的立柱24设有4-6层菌棒架26,下层间距较上层间距大,所述侧档25的长为350-500mm,所述的菌棒架26和菌棒靠架27的长为1000-1200mm。所述的注水气缸4在注水装置中上下设置的层数与立柱24设置的层数相同,每层注水气缸4的高度与每层菌棒28的中心相等。所述的菌棒靠架27正对菌棒28的后端,托架气缸17的高度与菌棒靠架27对齐。所述的菌棒挡板16与栽培架相距50-80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imtoken助记词怎么填-imtoken钱包没有收益-imtoken矿工费太贵了-im钱包官网:token.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