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耳聋和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60767发布日期:2024-04-25 10:4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耳聋和耳鸣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1、耳科最常见的三大症状即耳鸣、耳聋和眩晕,耳鸣占三大症状之首位。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或多种声音的感知。耳鸣的发病率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而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

2、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多数研究报道耳鸣并非单独出现,而是一个与多个系统疾病的病因及恶化诱因密切相关的症状,耳鸣者可出现耳闷、耳痛、头晕、听力减退,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耳鸣的情况也会加重,可能造成心理上的焦虑、抑郁及烦躁等不良情绪,其中超过50%的病人合并睡眠障碍,而睡眠质量的降低又使耳鸣加剧,这样恶性循环会给病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3、目前耳鸣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学者们普遍认同为外周听觉系统因素,在传导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异常声音的因素造成声源,导致耳鸣;也有学者认同中枢听觉系统因素,在接收过程中某些因素的改变,如神经递质、耳蜗病变、神经系统异常过度敏感导致耳鸣发生。除此以外,还有听觉系统复合性因素、全身疾病、年龄、性别与激素水平等方面可能造成耳鸣。

4、现代医学治疗耳鸣的方法很多,普遍采取药物治疗,包括神经营养类药物、血管扩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抗惊厥、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虽然治疗耳鸣的方法众多,但目前并无根治耳鸣的特效药可用,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耳鸣急性发病期,且疗效单一不显著,对于非急性期耳鸣而言还需使用综合性治疗。

5、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耳鸣,《素问·脉解》曰:“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有关耳鸣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比如脾胃、肝肾、心等,古代学者主要认为有肝火上扰、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方面,而现代部分学者更倾向于脏腑论治,比如现代生活压力大造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火上扰、肝阳上亢均与耳鸣密切相关,为肝论治;脾胃失调会造成气机升降失调,此为脾胃论治;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也,可为肾论治与心论治耳鸣。

6、突发性耳聋(sudden?deafness)是一种在72h内骤然发病,以单侧听力损失多见,且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的耳科急症,多数患者无明显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骤然下降,常有耳鸣、耳闷、眩晕等伴随症状出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暴聋”范畴,起病急且病程变化迅速,若未在发病后最佳治愈时间得到精准有效治疗,易逐渐发展为永久性耳聋,这极大增加了患者精神、心理压力。

7、迄今为止,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晰,且诱发因素较多。现代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感染、免疫与心理因素等相关,治疗上西医常以对症治疗为主,采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激素、抗凝与高压氧等方法,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且费用高、耗时长,患者接受度较差。许多临床研究证明,针刺及针刺结合中药口服或结合灸法、电针等其他外治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有效恢复患者听力并减轻耳鸣、耳闷等伴随症状,且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被更多患者所接受。

8、中医治疗耳鸣和突发性耳聋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相对应地给予疏肝、健脾、补肾药物,并适当加一些通窍药。目前有效治疗耳聋和耳鸣的中药组方报道较少,因此从中药领域进一步发掘应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和耳鸣,且副作用低的药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耳聋和耳鸣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醋艾炭、桃仁、川芎、红花、石菖蒲、丝瓜络、柴胡、山萸肉、凤仙透骨草、醋香附、当归、伸筋草、皂角刺和桔梗制成。

3、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醋艾炭2-6重量份、桃仁2-6重量份、川芎1-5重量份、红花1-5重量份、石菖蒲1-5重量份、丝瓜络1-5重量份、柴胡1-5重量份、山萸肉1-5重量份、凤仙透骨草1-5重量份、醋香附1-3重量份、当归1-3重量份、伸筋草1-3重量份、皂角刺1-3重量份和桔梗1-3重量份制成。

4、更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醋艾炭2-4重量份、桃仁2-4重量份、川芎1-3重量份、红花1-3重量份、石菖蒲1-3重量份、丝瓜络1-3重量份、柴胡1-3重量份、山萸肉1-3重量份、凤仙透骨草1-3重量份、醋香附1-2重量份、当归1-2重量份、伸筋草1-2重量份、皂角刺1-2重量份和桔梗1-2重量份制成。

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醋艾炭3重量份、桃仁3重量份、川芎2重量份、红花2重量份、石菖蒲2重量份、丝瓜络2重量份、柴胡2重量份、山萸肉2重量份、凤仙透骨草2重量份、醋香附1重量份、当归1重量份、伸筋草1重量份、皂角刺1重量份和桔梗1重量份制成。

6、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进一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7、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

8、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汤剂、散剂或丸剂。

9、更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或散剂。

10、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处方量的醋艾炭、桃仁、川芎、红花、石菖蒲、丝瓜络、柴胡、山萸肉、凤仙透骨草、醋香附、当归、伸筋草、皂角刺和桔梗,加入中药材总重量4-6倍的蒸馏水,浸泡0.5小时后大火煎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过滤药渣,取滤液加热浓缩至重量与最初加入的中药材总重量相同,即得。

11、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中加入中药材总重量5倍的蒸馏水。

12、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中小火煎煮药材的时间为1小时。

13、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处方量的醋艾炭、桃仁、川芎、红花、石菖蒲、丝瓜络、柴胡、山萸肉、凤仙透骨草、醋香附、当归、伸筋草、皂角刺和桔梗,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分别将各味中药粉碎成微米级,充分混合各味微米级中药,即得。

14、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取处方量的醋艾炭、桃仁、川芎、红花、石菖蒲、丝瓜络、柴胡、山萸肉、凤仙透骨草、醋香附、当归、伸筋草、皂角刺和桔梗,加入中药材总重量4-6倍的蒸馏水,浸泡0.5小时后大火煎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过滤药渣,取滤液加热浓缩至重量与最初加入的中药材总重量相同,即得。

15、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中加入中药材总重量5倍的蒸馏水。

16、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中小火煎煮药材的时间为1小时。

17、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处方量的醋艾炭、桃仁、川芎、红花、石菖蒲、丝瓜络、柴胡、山萸肉、凤仙透骨草、醋香附、当归、伸筋草、皂角刺和桔梗,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分别将各味中药粉碎成微米级,充分混合各味微米级中药,即得。

18、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耳聋或耳鸣的药物中的应用。

19、优选的,所述耳聋为突发性耳聋。

20、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听力的药物中的应用。

21、优选的,所述改善听力为降低abr听力阈值。

22、本发明选用的中药原料在本领域的常见药理功效如下:

23、艾叶:味辛、苦,温,归肝经、脾经、肾经。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治疗小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皮肤瘙痒。醋艾炭为艾叶炮制加工品,温而不燥,用于虚寒性出血,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之功效。

24、桃仁:性平,味苦、甘,归心经、肝经、大肠经。桃仁活血祛痰、润肠通便,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具有抗凝血、抗直栓、改善血流、抗炎、镇痛和抗过敏等作用。

25、川芎:性温,味辛,归肝经、胆经、心包经。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瘾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等功效。

26、红花:性温,味辛,归心经、肝经。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治疗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功效。

27、石菖蒲:味辛,性温,入心、胃经。石菖蒲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痰蒙清窍,神志昏迷,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

28、丝瓜络: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肝经。丝瓜络活血、通络、祛风,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瘀滞、脉络不通的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疼痛、妇人经痛、乳汁不通等;肺热咳嗽、痔瘘、崩漏等。

29、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30、山萸肉:性微温,味酸、涩,归肝经、肾经。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疼、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抗衰老、抑菌等功效。

31、凤仙透骨草:味苦、辛,性温。凤仙透骨草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关节风湿痛、疗疮、痈疽、鹅掌风和灰指甲等症,具有活血、消肿、镇痛、祛风除湿、抗真菌、抗炎、抗过敏等功效。

32、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归肝经、三焦经。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治疗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醋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之功效。

33、当归: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用于治疗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34、伸筋草:性温,味微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伸筋草祛风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35、皂角刺:性温,味辛,归肝经、胃经。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治疗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疥癣麻风,痈疽肿毒,通乳消肿,外涂治顽癣。

36、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咽痛音哑、肺疽吐脓,具有抗炎、镇静、镇痛、解热、松弛平滑肌、防治消化道溃疡等功效。

37、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醋艾炭为君药,温经散寒通络;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敛肾阳,和肾理气为臣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凤仙透骨草活血化瘀为佐药,通窍醒神;丝瓜络、伸筋草通经活络;皂角刺行气理气,温经通络;柴胡、醋香附疏肝解郁,行气通络;石菖蒲化湿行气;桔梗安神定志。方药联用,行宣气醒神,活血通窍之功。

38、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剂型优选口服汤剂或外用散剂。其中外用散剂的临床使用方法如下:令病人侧卧位,完全显露患侧耳部,点揉耳周穴开穴后在耳周皮肤上涂抹透皮剂。制作防火圈,防止烫伤。将少量开水把本发明中药散剂(醋艾炭3g、桃仁3g、川芎2g、红花2重量份、石菖蒲2g、丝瓜络2g、柴胡2g、山萸肉2g、凤仙透骨草2g、醋香附1g、当归1g、伸筋草1g、皂角刺1g和桔梗1g)泡开,浸透两块小纱布,拧干,根据耳部轮廓造型,放置在患耳周围,覆盖穴位,干棉球塞住外耳道,防火圈放置在纱布上,上面再放置三条纯棉湿毛巾,温度适中,用50毫升针筒抽取30毫升95%乙醇,均匀滴撒在折成环状凹陷的湿毛巾上,然后用点火枪点燃乙醇,待毛巾下药物温度升高至病人难以忍受时,用另一条湿毛巾覆盖火焰,直到患处热感消退。如此反复3个循环,治疗时间约30min。

39、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

40、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合理,发明人通过优化中药的组分及含量配比,优选出了具有显著治疗耳鸣和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安全性高,能够在耳鸣和耳聋临床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imtoken助记词怎么填-imtoken钱包没有收益-imtoken矿工费太贵了-im钱包官网:token.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