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615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空气交换机,特别是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属于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抗御大自然的酷暑与严寒,为了得到舒适的室内生活、工作环境,人们应用空调器,通过人工制热或制冷技术获取较为适宜的室内温度。为了保持设定范围的室内外温差,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稳定,人们将室内空间与室外作相对的封闭。人们长时间地生活在封闭的室内环境中,容易造成室内空气混浊,需要与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交换,避免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打开门窗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却损失大量的能量。现有的大楼新风系统在冬季或夏季时需要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加热,输入多少风量,必须排出多少风量,而从室内排出空气时,则无法收集其中的冷量或热量。
为了节约能源,减少能量损耗,在不改变室内空调环境的情况下带来理想的通风效果,人们研制了空气交换机。经文献检索发现联邦专利5069272,名为旋转式热空气交换机,它由平面集能旋转盘、进风机、出风机、进出风、机壳等组成,其中主要部件旋转盘采用集能保温材料制成,其足够的多孔性可以让空气穿过,并有足够的密度扰乱,或者说控制气流中附带的热能或冷能的传递。集能保温块可以让空气双向穿透流通,当一个方向流通的空气通过集能保温块时,空气中的冷或热能量将会暂存于集能保温块之中,并可以被相向流动的空气带回,从而既可以保持室内外的温差,又保持室内外空气交流。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一、当空气交换机工作时,其旋转盘处于旋转状态,旋转盘具有一定的厚度,进风出风经由旋转盘中心的两侧逆向窜过,当进风与出风之间的风压不相等时,空气就会从旋转盘的厚度之间横向穿过,产生回流现象,从而降低了空气交换的纯净度,影响空气交换机的整体工作效率;二、旋转盘采用整块集能保温材料制成,工作一段时间后,旋转盘中会留滞大量的杂物,即穿越集能保温材料的空气所附带的灰尘或微粒物质所致,从而降低了过滤空气的效率,而清洗也不方便。尤其是集能保温材料发展很快,不断地更新换代,更换整块状的旋转盘涉及到旋转盘中心部分的机械装置,极为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使其能够实现空气交换和保持室内外温差的同时,能够提高空气交换机的工作效率,便于更换集能保温材料或清洗,保持集能保温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本实用新型包括圆形环、隔风片、集能保温块、圆轴、两块隔风板、四个通风孔、集能盘、两个连接罩、两个轴孔、室内进风口、进风机、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孔、室内排风孔、排风机、电机、右室、左室、机箱,其连接方式为集能盘由圆形环、隔风片、集能保温块、圆轴组成,圆形环和隔风片宽度相同,若干片隔风片按等角度分布在圆形环和圆轴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圆形环和圆轴,构成放射形网状,隔风片之间设置集能保温块,圆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轴孔连接,圆轴的一端穿过轴孔与电机连接,集能盘平行设置于两块隔风板之间,两块隔风板的四边分别与机箱四面内壁连接,将机箱内分割成右室、左室,隔风板中部设轴孔,沿轴孔垂直线两侧各开设一个通风孔,进风机和排风机分别置于左室和右室,进风机的室内进风口伸出箱体一侧,排风机的室外排风孔伸出箱体另一侧,进风机通过连接罩与通风孔连接,排风机通过另一个连接罩与另一个通风孔连接,机箱的左室部分的箱体上开设室内排风孔,机箱的右室部分的箱体上开设室外进风口,四个通风孔均呈扇形或椭圆形,每块隔风板开设的两个通风孔是对称的,两个通风孔之间的间隔夹角大于两片隔风片之间的夹角,集能盘两侧相邻的通风孔对应设置,连接罩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大开口端呈扇形或者是椭圆形,与通风孔的形态保持一致,与进风机连接的连接罩的扇形或者椭圆形开口端与通风孔连接,与排风机连接的连接罩的扇形或者椭圆形开口端与另一个通风孔连接,圆轴以两个轴孔为轴套,集能盘通过圆轴可以作旋转运动。
工作时安装在两块隔风板之间的集能盘在电机的带动下,集能盘沿圆轴做旋转运动。右室内的排风机通过室内排风孔将室内的空气吸入,被吸入的空气通过左室、两块隔风板上同一侧的两个通风孔,以及集能盘,再通过室外排风孔排出室外,此时室内空气中附带着的冷或热能量受阻暂存于集能盘中由集能保温材料制成的集能保温块。
随着集能盘的旋转,附带着冷或热能量的一半集能盘旋转到两块隔风板上另一侧的两个通风孔对应的位置时,运转着的左室内的进风机,通过室外进风口将室外新鲜空气抽入右室,被抽入的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两块隔风板上另一侧的两个扇形通风孔,以及集能盘的另一半,新鲜空气穿过集能盘另一半时,将暂存于集能盘中的室内冷或热能量带出集能盘,再通过室内进风口输入室内,实现保持室内外温差的空气交换整个流程。室内冷或热能量在空气排出与输入过程中通过集能盘被带回室内。随着集能盘的持续旋转,空气交换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集能盘由圆形环、隔风片、集能保温块、圆轴组成,圆形环和隔风片两者宽度相同,均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若干片隔风片以圆轴为圆心按等角度分布在圆形环和圆轴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圆形环和圆轴,即构成有着一定厚度的放射形平板网状片,隔风片之间设置集能保温块。由于隔风片使集能保温块之间互相隔离,即使进风与出风之间出现风压不相等的现象,空气也难以从集能盘内部之间横向流通,可以有效地消除回流现象,提高空气交换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较还具有如下优点采取由若干块集能保温块组合成集能盘的结构形式,替代整块集能保温板的结构形式,以适应集能保温材料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趋势,当市场上有新型替代产品问世,或者工作一段时间,需要清洗或者替换集能保温块时,可以降低替换成本,方便清洗操作,或者及时更换成最新型的集能保温材料,享受新科技带来的好处,提高空气过滤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较还具有如下优点每块隔风板开设的两个扇形通风孔是对称的,两个扇形通风孔之间的间隔夹角大于两片隔风片之间的夹角,使进风与排风在通过集能盘时各行其道分流,防止相向流动的空气的混合。再通过连接罩控制隔离空气的流动方向,确保进风机与排风机产生的两股不同方向的空气各行其道地顺利穿过集能盘内部并最大限度的使其不相混合,有效地提高空气交换的纯净度。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较还具有如下优点将通风孔设计成扇形,或者椭圆形,有利于提高通风能力,又可以不影响集能盘中心部分的机械装置设置与运转。扇形通风孔和连接罩相组合,有效地增加了通风面积,通风能量的增大有利于提高空气交换机的工作效力。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安装方便,为室内带来源源不断的室外新鲜空气的同时,几乎感觉不到室内原有温度的改变,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空气交换的纯净度,使冷热交换综合效率达到90%以上,维护成本低,保养方便,可广泛适用于家庭,以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图1为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结构示意图。8和81是连接罩、10是室内进风口、11是进风机、12室外进风口、13是室外排风孔、14是室内排风孔、15是排风机、16是电机、17是右室、18是左室、19是机箱。
图2为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的集能盘结构示意图。1是圆形环、2是隔风片、3是集能保温块、4是圆轴。
图4、图5为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的隔风板结构示意图。5和51是隔风板、6和61和62和63是通风孔、7是集能盘、9和91是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圆形环1、隔风片2、集能保温块3、圆轴4、两块隔风板、四个通风孔、集能盘7、两个连接罩、两个轴孔、室内进风口10、进风机11、室外进风口12、室外排风孔13、室内排风孔14、排风机15、电机16、右室17、左室18、机箱19,其连接方式为集能盘7由圆形环1、隔风片2、集能保温块3、圆轴4组成,圆形环1和隔风片2宽度相同,若干片隔风片2按等角度分布在圆形环1和圆轴4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圆形环1和圆轴4,构成放射形网状,隔风片2之间设置集能保温块3,圆轴4的两端分别与轴孔9和轴孔91连接,圆轴4的一端穿过轴孔9与电机8连接,集能盘7平行设置于两块隔风板之间,集能盘7两面与两块隔风板之间平行紧贴连接,两块隔风板的四边分别与机箱19四面内壁连接,将机箱19内分割成右室17、左室18,隔风板5中部设轴孔9,沿轴孔9垂直线两侧开设通风孔6和通风孔61,隔风板51中部设轴孔91,沿轴孔91垂直线两侧开设通风孔62和通风孔63,进风机11和排风机15分别置于左室18和右室17,进风机11的室内进风口10伸出箱体19一侧,排风机15的室外排风孔13伸出箱体19另一侧,进风机11通过连接罩8与通风孔6连接,排风机15通过连接罩81与通风孔63连接,机箱19的左室18部分的箱体上开设室内排风孔14,机箱19的右室17部分的箱体上开设室外进风口12。
四个通风孔均呈扇形或者是椭圆形。
通风孔6和通风孔61对称设置,通风孔62和通风孔63对称设置。
通风孔6与通风孔61之间的间隔夹角、通风孔62与通风孔63之间的间隔夹角大于两片隔风片2之间的夹角。
通风孔62与通风孔6在集能盘7两侧对应设置,通风孔61与通风孔63在集能盘7两侧对应设置,四个通风孔的位置均对应于集能盘7的直径范围内。
两个连接罩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大开口端呈扇形或者是椭圆形,与通风孔的形状保持一致。
连接罩8的扇形开口端与通风孔6连接,另一端与进风机11连接,连接罩81的扇形开口端与通风孔63连接,另一端与排风机15连接。
圆轴4以轴孔9和轴孔91为轴套,集能盘7通过圆轴4可以作旋转运动。
权利要求1.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包括圆轴(4)、两块隔风板、四个通风孔、两个连接罩、两个轴孔、室内进风口(10)、进风机(11)、室外进风口(12)、室外排风孔(13)、室内排风孔(14)、排风机(15)、电机(16)、右室(17)、左室(18)、机箱(1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能盘(7),其连接方式为集能盘(7)由圆形环(1)、隔风片(2)、集能保温块(3)、圆轴(4)组成,圆形环(1)和隔风片(2)宽度相同,若干片隔风片(2)按等角度分布在圆形环(1)和圆轴(4)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圆形环(1)和圆轴(4),隔风片(2)之间设置集能保温块(3),圆轴(4)的两端分别与轴孔(9)和轴孔(91)连接,圆轴(4)的一端穿过轴孔(9)与电机(8)连接,集能盘(7)平行设置于两块隔风板之间,两块隔风板的四边分别与机箱(19)四面内壁连接,将机箱(19)内分割成右室(17)、左室(18),隔风板(5)中部设轴孔(9),沿轴孔(9)垂直线两侧开设通风孔(6)和通风孔(61),隔风板(51)中部设轴孔(91),沿轴孔(91)垂直线两侧开设通风孔(62)和通风孔(63),进风机(11)和排风机(15)分别置于左室(18)和右室(17),进风机(11)的室内进风口(10)伸出箱体(19)一侧,排风机(15)的室外排风孔(13)伸出箱体(19)另一侧,进风机(11)通过连接罩(8)与通风孔(6)连接,排风机(15)通过连接罩(81)与通风孔(63)连接,机箱(19)的左室(18)部分的箱体上开设室内排风孔(14),机箱(19)的右室(17)部分的箱体上开设室外进风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四个通风孔均呈扇形,或者是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其特征在于通风孔(6)和通风孔(61)对称设置,通风孔(62)和通风孔(63)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其特征在于通风孔(6)与通风孔(61)之间,以及通风孔(62)与通风孔(63)之间的间隔夹角大于两片隔风片(2)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其特征在于通风孔(62)与通风孔(6)在集能盘(7)两侧对应设置,通风孔(61)与通风孔(63)在集能盘(7)两侧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罩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大开口端呈扇形,或者是椭圆形,与通风孔(6)、通风孔(63)的形状保持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连接罩(8)的扇形或者椭圆形开口端与通风孔(6)连接,另一端与进风机(11)连接,连接罩(81)的扇形或者椭圆形开口端与通风孔(63)连接,另一端与排风机(1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圆轴(4)以轴孔(9)和轴孔(91)为轴套,集能盘(7)通过圆轴(4)可以作旋转运动。
专利摘要一种转盘式空气交换机,属于电器领域。包括进风机、排风机、集能盘、隔风板、通风孔,其连接方式为若干片隔风片按等角度分布在圆形环和圆轴之间,隔风片之间设置集能保温块,组成集能盘,集能盘置于两块隔风板之间,隔风板开设对称的扇形通风孔,并将机箱分割成左室与右室,进风机和排风机各自安置于左室和右室,并通过连接罩与通风孔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消除集能盘中空气回流现象,提高冷热交换综合效率达到90%以上,维护成本低,保养方便,适用于住宅,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文档编号F24F12/00GK2762013SQ20042010753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9日
发明者马麟 申请人:马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imtoken助记词怎么填-imtoken钱包没有收益-imtoken矿工费太贵了-im钱包官网:token.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