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卧式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7694阅读:1081来源:国知局
金属卧式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卧式离心泵。
【背景技术】
[0002]离心泵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它通常包括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及填料函。在启动泵前,泵体及吸入管路内充满介质液体。工作时,离心泵由电动机带动,高速旋转的叶轮叶片带动介质旋转,利用离心力将介质从叶轮中心被甩向叶轮外缘,通过泵体的排出口排出,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离心泵有多种,按泵轴的设置方向,可分为卧式离心泵和立式离线泵。
[0003]然而,现有技术的离心泵的机械密封结构不够合理,尤其在石油、化工、钢铁、造纸、环保等腐蚀性流体的场合,金属离心泵的硬质合金密封面无法满足工况要求,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密封性能更好、耐腐蚀性好、能够适用于腐蚀性流体工况、使用寿命更长的金属卧式离心泵。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性能更好、耐腐蚀性好、能够适用于腐蚀性流体工况、使用寿命更长的金属卧式离心泵。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金属卧式离心泵,包括泵体、设置于泵体中部空腔的前半部分内的叶轮、设置于泵体的中部空腔的后半部分内的圆筒状的泵盖、设置于泵盖的中部空腔内的机械密封机构、通过螺栓连接于泵盖后端的机封压盖、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泵体的后端开口处的外压盖及穿过机封压盖和泵盖向前与所述叶轮连接的泵轴,所述机械密封机构包括套筒、弹簧、压环、机封静环、机封动环及动环座,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泵盖的中部空腔内,所述弹簧、所述压环、所述机封静环从后到前依次设置于所述套筒的中部空腔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泵轴上,所述弹簧的后端抵顶所述机封压盖,所述弹簧的前端抵顶所述压环,所述压环、所述机封静环均套设于泵轴的轴套上,所述动环座设置于所述泵轴的前端部,所述机封动环设置于该动环座向后开口的空腔内,机封动环套设于泵轴的轴套上,所述机封动环的后端面与所述机封静环的前端面相互接触并密封配合。
[0006]所述机封静环为无压烧结碳化硅机封静环,所述机封动环为无压烧结碳化硅机封动环。
[0007]所述泵盖与所述机封压盖之间在该泵盖的中部空腔的后端周缘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套筒的后端部设置有环形沿,该环形沿被压紧在所述泵盖与所述机封压盖之间的环形凹槽内。
[0008]所述泵盖的外圆周设置有环形凸沿,所述泵体的后端开口的周缘设置有从该泵体的后端面向内延伸的环形槽,所述外压盖的前端设置有环形压紧沿,所述泵盖的环形凸沿被压紧在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压紧沿之间。
[0009]还包括轴承架,所述外压盖一体成型于该轴承架的前端。
[0010]所述轴承架设置有从前端面向内延伸的轴承室,轴承箱还设置有从后端面向内延伸的轴承室,两个轴承室内分别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轴承箱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盖设有轴承前盖和轴承后盖,所述泵轴的中段穿设于该轴承箱内,两个轴承盖与所述泵轴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密封结构更加合理,其安装简便、密封性能更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适用于腐蚀性流体工况,同时又能够克服普通金属离心泵的缺陷,保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在图中:1-泵体;2_叶轮螺帽;3_叶轮;4_泵盖;5_机械密封机构;6_机封压盖;7-挡水圈;8_轴承前盖;9_第一油封;10-第一轴承;11-轴承架;12_泵轴;13-第二油封;14-第二轴承;15-轴承后盖;16_弹費;17_套筒;18_压环;19_轴套;20_机封静环;21_机封动环;22_动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16]如图1、图2所示,一种金属卧式离心泵,包括泵体1、设置于泵体I中部空腔的前半部分内的叶轮3、设置于泵体I的中部空腔的后半部分内的圆筒状的泵盖4、设置于泵盖4的中部空腔内的机械密封机构5、通过螺栓连接于泵盖4后端的机封压盖6、通过螺栓连接于泵体I的后端开口处的外压盖及穿过机封压盖6和泵盖4向前与叶轮3连接的泵轴12,机械密封机构5包括套筒17、弹簧16、压环18、机封静环20、机封动环21及动环座22,套筒17固定连接于泵盖4的中部空腔内,弹簧16、压环18、机封静环20从后到前依次设置于套筒17的中部空腔内,弹簧16套设于泵轴12上,弹簧16的后端抵顶机封压盖6,弹簧16的前端抵顶压环18,压环18、机封静环20均套设于泵轴12的轴套19上,动环座22设置于泵轴12的前端部,机封动环21设置于该动环座22向后开口的空腔内,机封动环21套设于泵轴12的轴套19上,机封动环21的后端面与机封静环20的前端面相互接触并密封配合。
[0017]机封静环20为无压烧结碳化硅机封静环20,机封动环21为无压烧结碳化硅机封动环21,无压烧结碳化硅更加耐磨,耐腐蚀更加优越,能是本实用新型满足各类恶劣工况的使用要求。
[0018]泵盖4与机封压盖6之间在该泵盖4的中部空腔的后端周缘形成环形凹槽,套筒17的后端部设置有环形沿,该环形沿被压紧在泵盖4与机封压盖6之间的环形凹槽内。
[0019]泵盖4的外圆周设置有环形凸沿,泵体I的后端开口的周缘设置有从该泵体I的后端面向内延伸的环形槽,外压盖的前端设置有环形压紧沿,泵盖4的环形凸沿被压紧在环形槽与环形压紧沿之间,通过该配合方式将泵盖4固定,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002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轴承架11,外压盖一体成型于该轴承架11的前端。该结构更加稳固,能够有效保证设备的连接可靠性及密封性能。
[0021]轴承架11设置有从前端面向内延伸的轴承室,轴承箱还设置有从后端面向内延伸的轴承室,两个轴承室内分别均设置有第一轴承10和第二轴承14,轴承箱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盖设有轴承前盖8和轴承后盖15,泵轴12的中段穿设于该轴承箱内,两个轴承盖与泵轴1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油封9和第二油封13。泵轴12在轴承前盖8与机封压盖6之间套设有挡水圈7。
[0022]安装时,先安装泵盖4、机封压盖6、机械密封机构5,再通过叶轮螺帽2将叶轮3安装到泵轴12的前端,上紧叶轮螺帽2的同时,压紧机械密封机构5,使机封处于工作状态,起到密封作用,最后将装好的叶轮3、泵盖4、机封压盖6、机械密封机构5放入泵体I的中部空腔内,并连接外压盖。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工作时,弹簧16能够更好的控制机封压缩情况,从而提高机封性能。
[002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し段У南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金属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卧式离心泵包括泵体、设置于泵体中部空腔的前半部分内的叶轮、设置于泵体的中部空腔的后半部分内的圆筒状的泵盖、设置于泵盖的中部空腔内的机械密封机构、通过螺栓连接于泵盖后端的机封压盖、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泵体的后端开口处的外压盖及穿过机封压盖和泵盖向前与所述叶轮连接的泵轴,所述机械密封机构包括套筒、弹簧、压环、机封静环、机封动环及动环座,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泵盖的中部空腔内,所述弹簧、所述压环、所述机封静环从后到前依次设置于所述套筒的中部空腔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泵轴上,所述弹簧的后端抵顶所述机封压盖,所述弹簧的前端抵顶所述压环,所述压环、所述机封静环均套设于泵轴的轴套上,所述动环座设置于所述泵轴的前端部,所述机封动环设置于该动环座向后开口的空腔内,机封动环套设于泵轴的轴套上,所述机封动环的后端面与所述机封静环的前端面相互接触并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封静环为无压烧结碳化硅机封静环,所述机封动环为无压烧结碳化硅机封动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与所述机封压盖之间在该泵盖的中部空腔的后端周缘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套筒的后端部设置有环形沿,该环形沿被压紧在所述泵盖与所述机封压盖之间的环形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的外圆周设置有环形凸沿,所述泵体的后端开口的周缘设置有从该泵体的后端面向内延伸的环形槽,所述外压盖的前端设置有环形压紧沿,所述泵盖的环形凸沿被压紧在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压紧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架,所述外压盖一体成型于该轴承架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架设置有从前端面向内延伸的轴承室,轴承箱还设置有从后端面向内延伸的轴承室,两个轴承室内分别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轴承箱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盖设有轴承前盖和轴承后盖,所述泵轴的中段穿设于该轴承箱内,两个轴承盖与所述泵轴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
【专利摘要】一种金属卧式离心泵,包括泵体、叶轮、圆筒状的泵盖、设置于泵盖的中部空腔内的机械密封机构、连接于泵盖后端的机封压盖、连接于泵体的后端开口处的外压盖及与叶轮连接的泵轴,机械密封机构包括套筒、弹簧、压环、机封静环、机封动环及动环座,套筒固定连接于泵盖的中部空腔内,弹簧、压环、机封静环从后到前依次设置于套筒的中部空腔内,弹簧套设于泵轴上,弹簧的后端抵顶机封压盖,压环、机封静环均套设于泵轴的轴套上,动环座设置于泵轴的前端部,机封动环设置于该动环座向后开口的空腔内,机封动环套设于泵轴的轴套上,机封动环与机封静环相互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密封性能更好,耐腐蚀性好,能够适用于腐蚀性流体工况,使用寿命更长。
【IPC分类】F04D1-00, F04D29-08, F04D29-056
【公开号】CN204476840
【申请号】CN201520089571
【发明人】葛建芬, 葛俊
【申请人】百鸿国际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imtoken助记词怎么填-imtoken钱包没有收益-imtoken矿工费太贵了-im钱包官网:token.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