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从电子部件除热的热总线或者热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646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从电子部件除热的热总线或者热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地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发热设备的方法和装置,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 于使用基于流体的冷却系统来冷却电子部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高散热性冷却高性能集成电路正在电子器件冷却领域中带来巨大挑战。电子 器件服务器如刀片服务器和机架服务器由于可以实现每单位体积的更高处理器性能而被 越来越多地使用。然而集成电路的高密度也导致超出常规空气冷却方法的能力以外的高热
也/又。冷却电子器件服务器上的集成电路的一个具体问题在于,多个电子器件服务器通 常装配于服务器底盘内的接近四分之一部分中。在这样的配置中,电子器件服务器由有限 数量的空间分离,由此减少了在其内提供充分冷却解决方案的尺寸。常用一个或者多个风 扇、一个或者多个散热器或者二者的组合来冷却单个服务器底盘内的电子器件服务器堆 叠。在使用这一配置时使用散热器和在散热器之上吹风的大型风扇或者简单地通过在电子 器件服务器之上直接吹风来冷却各电子器件服务器上的集成电路。然而鉴于包围服务器底 盘内的堆叠电子器件服务器的自由空间有限,可用于冷却集成电路的空气数量有限。许多常规电子冷却解决方案使用热管组件来从电子部件除热并且将热排放至周 围气流或者另一散热器,比如液体冷板。鉴于热管的性质,热性能对在电子部件与散热器之 间的定向和长度非常敏感。热管一般被配置成依赖于毛细结构并且得到重力效应辅助。凝 结器部分被定位于热管组件的顶部,并且蒸发部分定位于如下底部,该底部热耦合到热源, 比如电子部件。来自电子器件部件的热使热管组件的蒸发部分中的液体蒸发。这一蒸汽从 热管组件的底部升至顶部,其中蒸汽在该顶部凝结成液体。液体从热管组件的顶部排向底 部,由此形成回路。在热管组件的蒸发端与凝结端之间的距离越大,热管性能对热管定向就 越敏感。对于刀片服务器应用,这由于刀片本身的高纵横比而成为更大问题。这些薄刀片 通常放置于机架底盘的底部上的一个边缘上。图1图示了比如在装配的刀片服务器情况下的边缘上转动的电子器件板的示例 框图。电子器件板10包括多个电子部件,比如中央处理单元(CPU) 12、CPU 14、存储器设备 16和存储器设备18。各电子部件生成待去除的热。在除热设计的一种表现中,在电子部件 内生成气流。从电子部件向交叉气流传热。在除热设计的另一表现中,从电子部件向液体冷 板传热??梢愿浇拥降缱悠骷灞咴档睦浒迨视谧魑糜谟傻缱硬考傻娜鹊纳⑷绕?。 热管组件将电子部件耦合到液体冷板,使得从电子部件向电子器件板的边缘传热。遗憾的是,由于与热管组件关联的定向问题所致的热管组件性能降低仅允许使用电子器件板的顶 部边缘作为切实可行的散热器。对于与电子器件板的底部边缘更近的电子部件,必须从电 子器件板的顶部边缘传热。增加热管组件的长度明显降低热管组件的热性能。电子器件板的物理布局可能需要热管组件中的弯曲和转弯以及增加长度以绕过 电子器件板上的物理障碍物而工作。在一些情况下,物理布局可能禁止将冷板定位于与电 子部件最近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延长热管组件。弯曲、转弯和增加长度都降低热管组件的热 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实现使用跨越从热源到冷板的距离的多个单独热 管组件而不是单个热管组件的热总线或者热结。热总线(可以是热管组件或者液体回路) 的使用可以减少定向影响以及减少任何单个热管组件的行程长度。此外,多个热管组件的 使用使各个别热管组件能够被优化成满足在各热源、热总线和冷板之间的局部化传热特 性。这样的优化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不同尺寸的热管、在热管内的毛细结构和在热管内 使用的工作流体。热总线提供从串联耦合到另一热管组件的一个热管组件的中间传热,由 此使多个串联耦合的热管组件能够从给定热源向在电子器件板边缘的冷板传热。使用热总线的另一优点在于消除热管组件的尖锐的弯曲角度。热管结构中的弯曲 可能不利地影响热管组件的除热能力。热总线的使用消除或者最小化弯曲的数目和严重 性。这一技术可以扩展到多个热总线的使用以消除从热源到冷板的单个热管配置中的弯 曲O除了带走从电子部件引导的热之外,也可以使用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来从气流除 热。这一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也可以附接到热总线。随后,经由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从气 流带走的热然后可以传向冷板??掌崞饺裙茏榧梢苑胖糜诘缱悠骷宓纳嫌尾嗪?或下游侧。当空气翅片 式热管组件放置于下游侧时,从电子部件生成并且向气流中排送的热可以由空气翅片式热 管组件吸收并且经由热总线向液体冷板排放。取而代之,空气翅片式热管可以放置于上游 侧,起初与电子器件板交叉的空气被冷却。如果入口空气温度升至最优值以上则这变得重 要。在常规冷却系统中,更高的空气温度需要增加气流以增加冷却能力。这一气流增加需 要增加向生成气流的冷却扇供给的功率。因此,随着入口空气温度增加,这样的冷却系统的 总能效降低。然而在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放置于电子器件板的上游入口的情况下,空气翅 片式热管组件适于用来预先冷却空气温度。在这一情况下无需增加气流??掌崞饺裙茏榧杓瓶梢杂腭詈系饺仍吹娜裙茏榧岷鲜褂靡孕纬梢恢植?入从电子部件直接除热以及从气流除热的混合设计。这一混合配置允许从更大的发热部件 直接除热以及从更小的发热部件的集合体间接除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回顾下文阐述的实施例具体描述之后将变得清楚。


图1图示了边 缘上转动的电子器件板的示例框图。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热总线的冷却系统的示例框图。
图3A图示了热总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B图示了图3A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C图示了热总线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D图示了热总线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多个热总线的冷却系统的示例框图。图5A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和热总线的冷却 系统的示例框图。图5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括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和热总线的冷却 系统的示例框图。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混合配置的冷却系统的示例框图。参照附图的若干图描述本发明。在适当之处并且仅在多幅图中公开和示出相同元 件之处,相同标号将用来代表这样的相同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具体参照在附图中图示其例子的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的实施例。尽管将结合 以下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是将理解它们并非为了使本发明限于这些实施例和例子。恰好 相反,本发明旨在于覆盖可以在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实质和范围内包括的替 代、修改和等同实施例。另外在本发明的下文具体描述中阐述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更完全地 说明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清楚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施本发明。在其 它实例中尚未详细描述公知方法、流程、部件和过程以免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各方面难以 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传送由电子器件板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发热设备生成的 热的冷却系统。这里描述的冷却系统可以应用于任何电子器件板,该电子器件板包括但不 限于母板、图形卡或者装配到底板(包括但不限于刀片服务器和机架服务器)的任何电子 器件子系统,这里通称为电子器件板。电子器件板可以耦合到服务器或者计算机底盘内的 底板或者中板。下文在耦合到电子器件服务器的一个或者多个发热设备的背景中描述冷却 系统的实施例。理解到这些概念可以扩展成包括耦合到任一类电子器件板的一个或者多个 发热设备的冷却。如这里所用,引用热源、发热源、发热设备等以及具体引用示例发热设备 (比如集成电路、集成微处理器电路和半导体热源)可互换地使用并且一般是指能够发热 的任何装置或者源。冷却系统的实施例包括热耦合单独热管组件的热总线或者热结。如这里所用,热 管组件是在流体密封于热管组件内部内的情况下由导热材料制成的设备。热管组件包括蒸 发端和凝结端。热在液体蒸发的蒸发端传向热管组件。蒸汽从蒸发端移向凝结端,其中蒸 汽在该凝结端释放热,由此将蒸汽凝结成液体。液体从凝结端移回到蒸发端。热总线在第 一热管组件的凝结端与第二热管组件的蒸发端之间提供热界面。随着第一热管组件中的第 一流体在凝结端从蒸汽凝结成液体而释放热。向第二热管组件的蒸发端热传送这一释放的 热,从而第二热管组件中的第二流体从液体蒸发成蒸汽。蒸发的第二流体然后移向第二热 管组件的凝结端。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热总线的冷却系统的示例框图。电子器件板100包括多个电子部件,比如CPU 102和CPU104。各电子部件生成待去除的热。虽然在图2 的示例配置中示出了仅两个电子部件,但是理解到多于或者少于两个电子部件可以耦合到 电子器件板100。也如图2中所示,电子器件板100如在刀片服务器中那样定位于边缘上。 在这一配置中,电子器件板边缘101为顶部边缘而电子器件板103为底部边缘。这一配置 仅用于举例目的。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电子器件板100被水平地定位,比如部件侧向上或 者部件侧向下。 热管组件106包括耦合到电子部件102如处理器的蒸发端和耦合到热总线110的 凝结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组件的蒸发端包括将直接或者经由热界面材料间接耦合到 电子部件102的平坦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热管组件的蒸发端配合于导热块内,该块又热 耦合到电子部件102。热管组件104包括耦合到电子部件104如处理器的蒸发端和耦合到 热总线110的凝结端。热管组件104的蒸发端可以用上文结合热管组件106的蒸发端描述 的方式之一热耦合到电子部件104。热管组件112包括耦合到热总线110的蒸发端和耦合 到冷板120的凝结端。热管组件112的凝结端可以用上文结合热管组件106的蒸发端描述 的方式之一热耦合到冷板120。在这一示例配置中,冷板120耦合到电子器件板100的顶部 边缘101以允许重力从而提高热管组件的效率。然而,这并非一项要求,在热管组件和热总 线适当地定位成在冷板的位置提供热管组件的凝结端的情况下,冷板可以定位于电子器件 板的任何边缘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板120为基于流体的冷板。冷板由导热材料制成,该材料配置 有流体通道以允许流体穿过。热从热管组件112传向冷板和流过冷板的通道的流体。在一 些实施例中,基于流体的冷板耦合到冷却回路。图7图示了耦合到外部基于流体的冷却回 路的电子器件板100。冷却回路包括基于流体的冷板120、排热器140和泵142。流体冷板 120经由流体线144耦合到排热器140和泵142。在其它实施例中,冷板120可以是从热管 组件112传热的任何换热设备。热总线110被配置为在两个热管组件之间的中间换热器。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 将一个热管组件的蒸发端堆叠于另一热管组件的凝结端的顶部上或者将一个热管组件的 凝结端堆叠于另一热管组件的蒸发端的顶部上来形成热总线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热 总线的各热管组件的端包括平坦表面以直接或者经由热界面材料间接相互热耦合。虽然上 文将各热管组件106、108和112的端描述为圆柱形或者平坦的,但是端的形状可以代之以 被配置成彼此相配以形成用于热界面的更大接触表面面积。类似地,热管组件106、108和 112的端可以被配置成与对应冷板120 (图2)、电子部件102 (图2)或者电子部件104 (图 2)相配。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热总线的各热管组件的各端安装于导热块内,并且块相互 热耦合。图3A图示了热总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B图示了图3A的第一实施例的 侧视图。热管组件112的蒸发端定位于导热块111的孔中。热管组件106的凝结端定位于 导热块107的孔中。热管组件108的凝结端定位于导热块109的孔中???09和块108各 自热耦合到块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块107、109和111具有彼此相配的平坦表面。在 一些实施例中,热界面材料定位于块109与块111之间,并且热界面材料定位于块107与块 111之间???11通过在热管组件112的蒸发端与各热管组件106和108的凝结端之间实 现和形成热界面的包括但不限于粘合剂、粘结材料、焊料、机械夹具、螺丝或者螺栓的任何常规固接手段耦合到块107和109。在一些实施例中,块和热管组件的端压配在一起以保证 热管组件与块之间的导热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附加热界面材料定位于热管组件的端的外 表面与块的孔中的表面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热管组件106和108的蒸发端安装于共同导热块内。这一共 同块然后热耦合到块111。如图3A和图 3B中所示,热管组件106、108和112的适当端分别完全嵌入于对应 块108、109、111中。取而代之,端和块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端仅部分嵌入于块中,从而暴露端 的一部分。这一暴露部分然后可以热耦合到另一热管组件的部分嵌入端的暴露部分。图3C 图示了热总线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C的热总线类似于图3B的热总线,不同在于热总 线组件的端未完全嵌入于块中。具体而言,热管组件112’的蒸发端部分嵌入于导热块111’ 中。热管组件106’的凝结端部分嵌入于导热块107’中,而热管组件108’的凝结端部分嵌 入于导热块109’中。热管组件106’的凝结端的暴露部分直接或者经由热界面材料间接热 耦合到热管组件112’的蒸发端的暴露部分。热管组件108’的凝结端的暴露部分直接或者 经由热界面材料间接热耦合到热管组件112’的蒸发端的暴露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 组件112’的蒸发端以及热管组件106’和108’的凝结端并非圆柱形。在一些情况下,如图 3C中所示,这些端被压在一起以形成由两个径向表面连接的两个对立平坦表面。平坦表面 之一与另一端的平坦表面相配。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总线110包括单个导热块,该块包括热管组件的端定位到其 中的孔。图3D图示了热总线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导热块130包括孔136、孔132和孔 134。热管组件112的蒸发端定位于孔136中。热管组件108的凝结端定位于孔132中。热 管组件的凝结端定位于孔106中???30充当热管组件106、108和112之间的热界面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块和热管组件的端压配在一起以保证热管组件与块之间的导热性。在一 些实施例中,附加热界面材料定位于热管组件的端的外表面与块的孔中的表面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组件耦合到导热块,使得蒸发端如图3A至图3D中所示定位 于凝结端上方。在其它实施例中,热管组件耦合到导热块,使得凝结端定位于蒸发端上方。 在更多其它实施例中,关于蒸发端或者凝结端在块中的位置并无偏好,只要在蒸发端与凝 结端之间有充分热耦合即可?;氐酵?,在各电子部件与热总线之间或者在热总线与冷板之间示出了单个热管 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热管组件可以耦合于电子部件与热总线之间和/或热总线与 冷板之间。图2中的配置也示出了耦合到热总线的两个电子部件。理解到多于或者少于两 个电子部件可以耦合到热总线。也理解到电子器件板100上的并非每个电子部件需要耦合 到热总线。在一些实施例中,仅所选电子部件耦合到热总线。热总线的配置因应用而异以 适应数目因应用而异的热耦合的热管组件。因而,在如图3C中那样使用导热块来配置热总 线之处,块中的孔数目也因应用而异。热总线的使用可以减少定向影响以及减少任何单个热管组件的行程长度。例如, 将电子部件104耦合到冷板120的单个热管组件具有比热管组件108或者热管组件112更 大的长度。此外,耦合到热总线的各个别热管组件可以设计为优化与该特定热管组件对应 的局部传热特性。例如,可以按照电子部件104/热总线110的域中的传热特性来优化热管 组件108,并且可以按照热总线110/冷板120的域中的传热特性来优化热管组件112。这样的热管组件优化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不同尺寸的热管、毛细结构和工作流体。如果在具体电子部件与冷板之间的传热路径视为连串热耦合热管组件和热总线,则可以独立配置串联的各热管组件。例如,热管组件106可以具有与热管组件112不同的 配置。不同热管组件可以具有不同内部毛细结构、不同毛细机制(比如槽或者泡沫)、不同 类型的流体和不同物理尺寸。使用不同热管配置的一个优点在于优化各热管组件的热管性 能。个别热管组件可以被优化成在具体温度范围中工作。当温度扩展超出设计温度范围时 性能降低。因而一个热管组件可以与另一热管组件不同地加以优化以匹配各自的相应操作 温度范围。由于各个别热管组件具有有限操作温度范围,所以如热总线所实现的对多个热 管组件的使用扩展可以应用冷却系统的总温度范围。与使用具有单个流体类型和结构的单 个热管组件对比,单个热管组件被分段成多个热管组件,各段对应于不同温度范围并且按 照对应温度范围来优化各分段热管组件。举例而言,考虑在电子部件102与冷板120之间的包括热管组件106、热总线110 和热管组件112的传热路径。对于比如在电子部件102的更热温度范围,水是用于在热管组 件中使用的良好流体选择。然而水在极冷时、比如在冷板120的界面处并未同样表现。如 果单个热管组件使用于电子部件102与冷板120之间,则这由于在冷板120的温度低而并 非水的期望温度范围。然而酒精在较低温度下表现良好并且是用于耦合到冷板120的热管 组件的良好设计选择。但是酒精在更热温度、比如在电子部件102处并未表现良好。如果 单个热管组件使用于电子部件102与冷板120之间,这由于在电子部件102的温度高而并 非酒精的期望温度范围。通过使用两个热管组件106和112,可以设计热管组件106使用 水,并且可以设计热管组件112使用酒精。这提高整个热去除过程的热性能。理解到这是 简化例子,在确定热管组件的相应配置时可以考虑到除了流体类型之外的其它因素。选择恰当流体类型并非针对常规单个热管组件配置的仅有挑战。常规地,常用如 下单个热管组件来冷却电子部件,该热管组件包括耦合到发热电子部件的蒸发部分和具有 空气翅片式结构的凝结部分。移过空气翅片式结构的空气除热从而引起流体在热管组件内 的凝结。在一种示例应用中,集成电路在近似60摄氏度的温度操作。在加热之前的环境空 气温度近似为25-30摄氏度,这造成近似30-35摄氏度的操作温度范围。然而如果使用冷 板而不是空气冷却来改进除热过程,则对于在近似15摄氏度的温度操作的冷板而言操作 温度范围增加至近似45摄氏度。这一操作温度范围增加足以负面影响单个热管组件的总 热性能。在本发明的多个热管组件和热总线的一种示例应用中,热总线的操作温度近似为 30-35摄氏度。在电子部件的近似操作温度同样为60摄氏度时,热管组件106的操作温度 范围近似为30-35摄氏度,这对于水而言为有效温度范围和有效绝对温度。在冷却板120 的操作温度范围同样近似为15摄氏度时,热管组件112的操作温度范围近似为15-20摄氏 度,这对于酒精而言也是有效温度范围和有效绝对温度。热总线110的操作温度充分低以 凝结热管组件106中的水并且充分高以蒸发热管组件112中的酒精。同样理解到这是简化 例子,在确定热管组件的相应配置时可以考虑到除了流体类型之外的其它因素。一般而言,热管组件106的在热总线110耦合的部分必须提供热管组件106中所 用流体的凝结,并且热管组件112的在热总线110耦合的部分必须提供热管组件112中所 用流体的蒸发。这些条件可以通过使用不同流体类型、不同条件(比如在热管内的压强)和不同热管物理结构的热管组件的适当配置来满足。热管组件结构中的弯曲可能不利地影响热管组件的除热能力。热总线的使用消除 或者最小化弯曲的数目和严重性。按照单个热总线耦合两个热管组件来描述图2的冷却系 统。这些概念可以延伸成串联耦合附加热总线和热管组件。使用多个热总线可以用来消除 多个弯曲、适应由于电子器件板100上或者附近的其它部件所致的受限空间并且适应冷板 120相对于电子器件板100的不同位置。多个热总线的使用也可以用来如上文所述进一步 优化局部传热特性。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多个热总线的冷却系统的示例框图。图 4的冷却系统类似于添加有第二热总线130的图2的冷却系统。热管组件114与热管组件 112类似地操作,不同在于热管组件114的凝结端耦合到热总线130而不是冷板120。热管 组件116的蒸发端经由热总线130热耦合到热管组件114的凝结端。热管组件的凝结端热 耦合到冷板120。热总线130以与热总线110类似的方式工作。热总线130的物理配置可 以与热总线110的配置相同,比如两个热总线均包括如图3C中那样的导热块。取而代之, 热总线120的物理配置可以不同于热总线110,比如一个热总线具有导热块而另一热总线 使用如图3A和图3B中那样的堆叠配置。图4的冷却系统示出了两个热总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由一个或者多个 附加热管组件热耦合的多于两个的热总线。一般而言,冷却系统中所用热总线和热管组件 的数目仅受限于整个系统的热性能要求。各热总线可以被独立配置成将热管组件的一个或 者多个凝结端耦合到其它热管组件的一个或者多个蒸发端??梢源蛘卟⒘渲萌茸芟?和热管组件。热可以经由热总线从一个热管组件传向多个其它热管组件,或者热可以经由 热总线从多个热管组件传向一个或者多个其它热管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定电子部件 生成的热可以使用专用的热管组件和热总线传向冷板。除了从电子部件直接带走热之外或者取而代之,可以使用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来 从与电子器件板交叉的气流除热。这一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也可以附接到热总线。随后, 从气流带走的热然后可以传向冷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热耦合到一个或者多个电子 部件。流过电子器件板的空气随着它移过散热器而吸热。这样将从电子部件到散热器的热 传向空气。图5A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和热总线的冷却 系统的示例框图。图5A的冷却系统与图2的冷却系统类似地工作,不同在于无热管组件定 位于设备上、也就是无直接耦合到电子部件102和104的热管组件。相对于流过电子器件 板100的气流方向,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206的蒸发端和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208的蒸发 端定位于电子部件102和104的下游。在图5A的示例配置中,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206和 208的蒸发端定位于电子器件板100的后端或者气流出口??掌崞饺裙茏榧?06的蒸 发端和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208的蒸发端各自安装有翅片??掌崞饺裙茏榧?06的凝 结端热耦合到热总线210,并且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208的凝结端热耦合到热总线210。热 传向流过电子部件102和104(和在电子器件板100上的任何其它发热设备)或者流过耦 合到电子部件102和104的散热器的空气。随着受热空气移过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206和 208的蒸发端上的翅片,热传向蒸发端,由此蒸发之内的流体。以这一方式降低离开电子器 件板100的空气的温度。
在一种替代配置中,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定位于电子部件的上游。图5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括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和热总线的冷却系统的示例框图。图5B 的冷却系统与图5A的冷却系统类似地工作,不同在于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306和308的蒸 发端定位于电子部件102和104的上游。在图5A的示例配置中,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306 和308的蒸发端定位于电子器件板100的前端或者气流入口??掌崞饺裙茏榧?06的 蒸发端和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308的蒸发端各自安装有翅片??掌崞饺裙茏榧?06的 凝结端热耦合到热总线310,并且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308的凝结端热耦合到热总线310。 进入电子器件板的空气因流过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306和308而冷却。热传向流过电子部 件102和104 (和在电子器件板100上的任何其它发热设备)或者流过耦合到电子部件102 和104的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掌崞饺裙茏榧梢苑胖糜诘缱悠骷宓娜肟?、出口或者入口和出口二者 处。当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如图5A中所示放置于出口时,从电子部件生成并且传入气流中 的热可以由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吸收并且经由热总线向冷板排放。然而如果空气翅片式热 管组件如图5B中所示放置于入口,则进入空气在到达电子部件之前冷却。如果入口空气温 度升至最佳值以上,则这一配置是有用的。在多数冷却系统中,更高的空气温度需要增加气 流以增加冷却能力。这一气流增加要求增加向生成气流的冷却扇供给的功率。在这一情况 下降低冷却系统的总能效。然而放置于入口的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适于作为预冷却器或者 空气温度控制器。因此如果未消除则也减少气流增加。图4A和图4B示出了附接到热总线的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取而代之,空气翅片 式热管组件可以直接附接到冷板120。如果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的限制和电子器件板的物 理布局妨碍直接连接,则可以使用热总线??掌崞饺裙茏榧杓瓶梢杂肷璞干先裙茏榧杓谱楹衔恢植⑷氪拥缱硬?件直接除热以及从气流除热的混合设计。这一混合配置允许从较大的发热部件直接除热以 及从较小的发热部件的集合体间接除热。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混合配置的冷却系统的示例框图。图6 的示例混合配置包括如图2中所示的设备上热管组件和如图5A中所示的空气冷却的空气 翅片式热管组件??掌蛄鞴缱硬考?16和118 (和在电子器件板100上的任何其它发 热设备)或者流过耦合到电子部件116和118的散热器而受热。热从受热空气传向各自热 耦合到热总线410的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406和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408。热管组件402 将电子部件102热耦合到热总线410,并且热管组件404将电子部件104热耦合到热总线 410。热管组件412将热总线410热耦合到冷板120。虽然按照下游配置来示出和描述图 6的混合配置,但是理解到对于该混合配置可以取代使用或者添加图5B的空气冷却的空气 翅片式热管组件设计的上游配置?;旌仙杓频囊桓鍪粜栽谟谒芄蛔缘鹘谌裙茏榧?热总线冷却系统的冷却容量。 在理想条件之下,混合热管组件被设计成使得从电子部件直接去除的热以及经由气流间接 去除的热向冷板排放。然而如果从直接附接到热板组件的电子部件生成的热超过冷板的回 路容量或者其它辅助回路容量,则附接到热总线的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可以充当向气流排 热的排热器。从吸热到排热的切换在本质上为被动,并且切换点可以设计到原有组件中。如 果冷却板冷却或者辅助冷却回路容量减少则出现这一场景。因此,如果妥协主冷却路径,附接到热总线的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可以提供一些救济或者冗余。在另一场景中,可以使用混合热管组件设计作为用于离开电子器件板的空气的空 气调节器。如果期望某一现有空气温度,则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可以按照需要向气流排热 或者从气流吸热。如果现有空气在期望温度以上,则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可以从空气吸热。 如果现有空气可能由于入口空气温度低或者电子部件低功率操作而在期望温度以下,则空 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可以向气流中排热。同样,控制点(期望温度)可以设计到原有热管组 件/热总线冷却系统中。在电子器件板的入口和出口均需要空气温度控制是任何机架级或 者房间级冷却系统设计的高效操作所期望的。冷却系统在电子器件板100上的各种配置针对因应用而异的热要求而提供自适 应解决方案。电子器件板本身上的配置和部件和/或沿着气流方向在电子器件板100之前 或者之后定位的配置和部件可以规定这样的热要求??梢匀范ɡ淙聪低车呐渲靡钥悸歉髦?输入气流温度并且提供各种输出气流温度。比如在图2和图4中那样从电子部件直接传热与如在图5A和图5B中那样冷却受 热空气相比通常更有效。然而可能有比如板布局和相对电子部件位置这样的限制使一种实 施优于另一种实施。这样,可以组合和操纵任何上述传热概念和配置。热总线可以在设计上为??榛?。用于各电子部件的热管组件可以容易附接到热总 线和从热总线拆卸。这允许容易取用电子部件以及容易优化用于各电子部件的热管解决方 案。虽然热管组件除了重力效应之外通?;估妹附峁?,但是可以使用仅依赖于重 力的替代结构,例如蒸汽室或者热虹吸管。在其中刀片服务器定位于边缘上的刀片服务器 应用中,某些配置可能要求蒸发端相对于凝结端的位置与重力相抵触。这一情形需要使用 包括毛细结构的热管组件。然而在其它应用中,比如当电子器件板水平定位而不是如在刀 片服务器中那样竖直定位时,可以使用替代结构。在一种示例配置中,蒸汽室可以定位于电 子部件上。蒸汽室的蒸发端在与电子部件接近的底端,并且凝结端在蒸汽室的竖直顶端。热 管组件的蒸发端热耦合到蒸汽室的顶端。热总线形成于蒸汽室的顶端与热管组件的蒸发端 之间。这一配置起初使用蒸汽室在竖直方向上从电子部件除热。这一类热总线提供如下附 加轴,该轴为设计冷却系统的总体配置提供更多可选方式。已经按照并入细节的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以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构造和操作原 理。这里这样引用具体实施例及其细节并非为了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 员将清楚可以在为了示例而选择的实施例中进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除热设备,包括a.第一热管组件,包括出现第一流体的蒸发的第一端和出现所述第一流体的凝结的第 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被配置成收集热;以及b.第二热管组件,包括出现第二流体的蒸发的第一端和出现所述第二流体的凝结的第 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一端热耦合到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第二端,由此在所述 第一热管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热总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热总线被配置成向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一 端传送由于所述第一流体在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第二端处的凝结而生成的热,由此在所述 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一端蒸发所述第二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发热设备包括电子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子部件耦合到电子器件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耦合到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二端的冷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冷板包括冷却回路中包括的基于流体的冷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还包括耦合于所述第一热管组件与所述冷板之间的一 个或者多个附加第二热管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包括与所述第二流体不同类型的流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包括与所述第二流体相同类型的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物理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 热管组件的物理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物理结构与所述第二热管 组件的物理结构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附加热管组件,其中各个附加热 管组件的第一端热耦合到附加发热设备,并且各个附加热管组件的第二端热耦合到所述第 二热管组件的第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串联热耦合的一个或者 多个附加热管组件,使得第一附加热管组件的第一端热耦合到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二 端,并且任何附加热管组件的第一端热耦合到所述串联中的前一热管组件的第二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轴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 轴成一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轴平行于所述第二热管组 件的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各个空气 翅片式热管组件包括空气翅片,所述空气翅片耦合到所述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的出现第三 流体的蒸发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的出现所述第三流体的凝结的第二端, 其中各个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的第二端热耦合到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相对于流过所述发热设备的气流方向定位于所述发热设备之后。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相 对于流过所述发热设备的气流方向定位于所述发热设备之前。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相对于流过所述发热设备的气流方向,所述空气 翅片式热管组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定位于所述发热设备之前,并且所述空气翅片式热管组 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定位于所述发热设备之后。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热总线还包括定位于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 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一端之间的热界面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热总线包括导热材料块,另外所述块包括多 个孔,各个孔被配置成容纳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第二端或者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第一端, 并且与之热耦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耦合于所述发热设备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之 间的一个或者多个附加第一热管组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第一端热耦合到发热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组件包括具有空气翅片的空气翅 片式热管组件,所述空气翅片耦合到所述空气翅片式热管组件的第一端,另外所述空气翅 片式热管组件的第一端被配置成接收从接触所述空气翅片的气流传送的热。
全文摘要
热总线能够实现使用跨越从热源到冷板的距离的多个单独热管组件而不是使用单个热管组件。热总线的使用可以减少定向影响以及减少任何单个热管组件的行程长度。此外,多个热管组件的使用使各个别热管组件能够被优化成满足在各热源、热总线和冷板之间的局部化传热特性。这样的优化可以包括使用不同尺寸的热管、在热管内的毛细结构和在热管内使用的工作流体。热总线提供从串联耦合到另一热管组件的一个热管组件的中间传热,由此使多个串联耦合的热管组件能够从给定热源向在电子器件板边缘的冷板传热。
文档编号H05K7/20GK102007832SQ200980113791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0日
发明者H-W·崔, J·霍姆, R·G·布鲁尔 申请人:固利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imtoken助记词怎么填-imtoken钱包没有收益-imtoken矿工费太贵了-im钱包官网:token.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