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射型光衰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612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反射型光衰减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尤指一种具检测反馈回路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第5,745,634号所揭示的电控衰减器,它包括一输入透镜以接收入射光束、一可调衰减装置、一输出透镜以输出衰减光信号以及一检测装置以检测经衰减后的光信号强度,并将所测光强度反馈至可调衰减装置以控制该衰减装置沿着光路平移并达到所需的衰减量,但是,该电控衰减器将检测装置分别设置于输入/输出透镜的入射端面处,传输光信号经透镜入射端面而产生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反射分量为检测装置提供检测信号,因反射分量分离于输入/输出透镜之外而易发散,因此检测装置难以耦合所有反射分量,以致使得检测不精确。
又如美国专利第5,087,122号所揭示的可变光衰减器,其在传输光路中设有一挡光装置以改变光信号的透光率,该挡光装置通过手动方式以控制挡板位置发生改变,挡板位置状态由检测装置经译码、转换及显示后为操作者提供当前衰减值大小,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因检测装置在使用前调制而成,仅可反映可变光衰减器于初始状态下的衰减值,该衰减值是间接测试而取得,从可靠性角度分析,间接显示的衰减值可靠性不如直接检测所取得的衰减值,尤其在调节装置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磨损时,误差大小更为显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直接检测装置且操作简单能精确控制衰减值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
本实用新型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包括一输入光分束器、一输出光分束器、将光信号从输入光分束器传输至输出光分束器的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二检测装置、一衰减片以及一改变该衰减片的位置的驱动装置,其中,该衰减片位于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所形成的光路中并可沿垂直光路方向作直线往复移动,该二检测装置与驱动装置耦合,其中,输入光分束器内设有一具分光薄膜的端面,并具有分别输入光信号至第一反射镜、反射检测信号至一检测装置的两传输通道,该输出光分束器具有分别输出光信号及反射检测信号至另一检测装置的两传输通道。
相较于现有技术,因本实用新型具直接检测及耦合装置,因而使得操作简单且能精确控制其衰减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反射型光衰减器的光学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反射型光衰减器的输入光分束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反射型光衰减器10包括输入光分束器11、输出光分束器12、两反射镜(21、22)、衰减片3、电动机4及两光电二极管(51、52)等。输入光分束器11与输出光分束器12平行设置于光路同一侧,第一反射镜21与输入光分束器11相对,第二反射镜22与输出光分束器12相对,衰减片3位于第一反射镜21与第二反射镜22之间以衰减光信号以作可变衰减之用。
输入光分束器11为一双光纤平行光管,进一步包括输入光纤110与输入端检测光纤111,其中,输入光纤110用以接收输入光信号,输入端检测光纤111则接收输入端的检测光信号;输出光分束器12则进一步包括输出光纤120与输出端检测光纤121,输出光纤120用以输出衰减光信号,输出端检测光纤121则接收输出端的检测光信号。
电动机4与衰减片3配合以使电动机4的运动传递至衰减片3,使衰减片3往复移动于第一反射镜21与第二反射镜22之间,且衰减片3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光信号的传输方向。衰减片3可为一可变中性密度滤光片或楔形滤光片,该衰减片3对光信号的衰减度沿其纵长方向而成渐变梯度变化,由于衰减片3移动方向及其衰减值变化方向垂直于光路,所以,该衰减片3垂直于光路移动可相应改变光信号的衰减值。
第一光电二极管51与第二光电二极管52分别耦合至输入端检测光纤111与输出端检测光纤121,第一光电二极管51与第二光电二极管52为电动机4提供检测信号以控制电动机4的运作。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光分束器11,插针112固设输入光纤110与输入端检测光纤111,自聚焦透镜113与插针112相邻而设,其中,自聚焦透镜113的一端面与插针112相对,该端面镀有抗反射薄膜,自聚焦透镜113的另一端面与插针112背离,该端面镀有分光薄膜,输入光信号由输入光纤110耦合至自聚焦透镜113内,并在背离插针112的端面处发生部分反射,反射光信号占输入光信号的比例为5%,而其余光信号则发生透射,反射光信号再度经过自聚焦透镜113后耦合至输入端检测光纤111,反射光信号通过光电二极管51进行检测。与现有的双光纤平行光管比较,现有双光纤平行光管是于自聚焦透镜的前后端面分别镀有抗反射薄膜以避免光信号于交界面处发生反射,所以现有的双光纤平行光管无法在输入光信号的同时对输入光信号的强度进行检测。
权利要求1.一种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它的光衰减量为可调整,其包括一输入光分束器、一输出光分束器、将光信号从输入光分束器传输至输出光分束器的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二检测装置、一衰减片以及一改变该衰减片的位置的驱动装置,其中,该衰减片位于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所形成的光路中并可沿垂直光路方向作直线往复移动,该二检测装置与驱动装置耦合,其特征在于输入光分束器内设有一具分光薄膜的端面,并具有分别输入光信号至第一反射镜、反射检测信号至一检测装置的两传输通道,该输出光分束器具有分别输出光信号及反射检测信号至另一检测装置的两传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输入光分束器包括双光纤平行光管,该双光纤平行光管进一步包括输入光纤与输入端检测光纤,其中,输入光纤接收输入光信号,输入端检测光纤接收检测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双光纤平行光管进一步包括一收容输入光纤与输入端检测光纤的插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双光纤平行光管进一步包括一自聚焦透镜,与该插针相对而设,该自聚焦透镜进一步包括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插针相近,该第一端面镀有抗反射薄膜,第二端面与插针相离,分光薄膜镀于该第二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输出光分束器进一步包括双光纤平行光管,该双光纤平行光管进一步包括输出光纤与输出端检测光纤,其中,输出光纤接收输出光信号,输出端检测光纤接收检测光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双光纤平行光管进一步包括一收容输出光纤与输出端检测光纤的插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双光纤平行光管进一步包括一自聚焦透镜,与该插针相对而设,该自聚焦透镜进一步包括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均镀有抗反射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均固设于光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输入光分束器与输出光分束器平行设置于光路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反射镜与输入光分束器以一定角度相对而设,该第二反射镜与输出光分束器以一定角度相对而设。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衰减片为可变中性密度滤光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该衰减片为楔形滤光片,其衰减量呈梯度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装置为电动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该二检测装置为光电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反射型光衰减器,它包括有输入光分束器及输出光分束器,分别用以接收与发送光信号;两反射镜设置于输入/输出光分束器中间以改变光信号的传输方向;一衰减片,设于两反射镜之间,用以改变光信号的透光率;一电驱动装置,用以调整该衰减片于光路的位置;其中,该输入光分束器可通过分光薄膜使光信号分别进入光传输通道与检测通道,检测信号反馈至驱动装置以控制该衰减片的移动,从而改变光信号的衰减量。
文档编号H04B10/29GK2546913SQ0125776
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30日
发明者余泰成, 张耀豪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imtoken助记词怎么填-imtoken钱包没有收益-imtoken矿工费太贵了-im钱包官网:token.im